生物學實驗室,又稱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,是指能夠通過防護屏障和管理措施,避免或控制有害生物因素對操作造成的危害,并達到生物安全要求的生物實驗室和動物實驗室,即生物類別實驗室,作為進行生物科相關實驗的場所。主要研究病毒,細胞,動物,基因重組,微生物學,生物醫學,生物化學等。生物學實驗室一般由主實驗室和輔助實驗室兩部分組成,在實驗室裝修前,應了解生物實驗室的種類,好的按類別進行不同的方案設計,下面一起來看看生物學實驗室的建設分類。
1.PCR基因擴增實驗室:也叫PCR實驗室,是聚合酶鏈式反應的縮寫。用來放大特定DNA片斷的分子生物學技術,可以被視為生物外部的DNA的特殊復制。利用DNA基因跟蹤系統,可快速掌握病人體內病毒含量,其準確度可達到納米級。要建立嚴格的PCR實驗室管理制度,制定標準操作規程,制定一系列質量管理文件,保證PCR實驗室的日常運行符合衛生部的要求,保證結果準確,保證實驗室衛生安全,保證實驗室的長期穩定運行。
2.艾滋病病毒實驗室:對人體血液、組織液、糞便、組織、器官、精液及相關血液制品、生物組織或其他物品,包括HIV(HIV)或相應標記,包括HIV分離、HIV抗原檢測、核酸檢測和HIV抗體檢測,進行艾滋病病毒實驗室檢測。
3.無菌實驗室裝修設計:一般是4-5平方米,高2.5米,單獨的小房間(與外部隔開),專門建在微生物實驗室內部,可以用板和玻璃建造。消毒室應設在室外,錯門應向外,以免空氣帶入雜菌。無菌房間及緩沖間必須封閉,室內換氣設備必須配備空氣過濾裝置。當無菌環境和無菌物質被獲得后,只有在無菌條件下才能對某一已知微生物進行研究。
4.潔凈實驗室裝修:潔凈實驗室是一種完全封閉的環境,通過空調送、回風系統的初、中、高效過濾器,使室內環境空氣不斷循環過濾,以保證對空氣懸浮顆粒進行一定的濃度控制,潔凈實驗室所需控制的主要參數有:塵埃粒子數、菌落數、換氣次數、壓差、溫度、濕度、照明、噪音等。
5.動物實驗室:又稱實驗動物室,是指適合飼養、繁殖實驗動物的建筑物,這種建筑物應具有一定的環境要求和實驗方法,以保證動物的質量,確保實驗研究準確可靠。按照控制微生物的程度,可以分為:開放系統,屏障系統,隔離系統。
6.P2級實驗室:是生物安全防護的二級實驗室,世界衛生組織根據致病能力和感染危險程度等,將感染微生物分為4類;生物實驗室還根據設備和技術條件分為4級(一般稱為P1、P2、P3、P4實驗室),1級,4級。
7.微生物實驗室:是指進行微生物研究的場所,它與一般實驗室工程或凈化工程不同,是指按照微生物實驗室的安全要求和使用要求,由儲備室、清潔室、消毒室、無菌室、恒溫培養室和普通實驗室六部分組成。較為完備的微生物實驗室一般應具備無菌實驗室、凈化實驗室、實驗室等,凈化實驗室應采用封閉式過濾法進行,通風方式、吊頂、隔墻、圍護全部采用彩鋼板,地面采用環氧樹脂自流平,并設有非潔凈區、更衣區、潔凈區。
8.P3級實驗室:是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的縮寫,整個實驗室完全密封,室內處于負壓狀態,因此實驗室內的氣體不會向外泄露,從而造成污染。生物實驗室還按設備和技術條件劃分為4級(一般稱為P1、P2、P3、P4實驗室),P3實驗室適用于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,這些微生物主要通過呼吸途徑使人感染嚴重疾病,甚至致死;如SARS病毒、炭疽芽孢桿菌、鼠疫桿菌、結核分枝桿菌、狂犬病毒等高致病性病毒。
9.細胞培養室:是微生物實驗室內的配套實驗室,細菌培養室采用人工方法,在適當的溫度、濕度、光照度、PH值、潔凈度等條件下,使細菌生長繁殖,培養出的細菌用于研究、鑒定和應用,廣泛用于醫藥研究。在室內,要有無菌操作,要有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,保證無微生物污染,不受其他有害因素的影響。
生物學實驗室建設評價:
一級:對人體、動植物或環境危害較小,無對健康成人、動植物的致病因子。
二級:對人體、動植物或環境危害適中或具有潛在危險的致病因素,對健康成人、動物和環境無嚴重危害,有有效的防治措施。
三級:對人體、動植物或環境具有高度危險,主要通過氣溶膠使人感染嚴重甚至致命的疾病,或對動植物或環境具有高度危險的致病因素,通??刹扇☆A防性。
四級:對人體、動物和植物、環境有高度危險性,經氣溶膠途徑傳播或未查明其傳播途徑,或其致病因素未知、危險,無預防措施。生物學實驗室建設
生物學實驗室應遵循的原則:
1.科學合理的原則:傳染和致病性再大的病原微生物,只要不與人體接觸,就不會發生感染,將病原體圍場置于一定空間范圍內,避免暴露在開放式環境中,操作者對其進行間接操作(例如,手套、機械手等),接觸到圍場內的空氣和水體經處理后排放。用于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柜。實驗室周圍接觸的空氣(包括安全柜和實驗室)均被視為污染危險物質,實驗室內空氣經HEPA過濾器過濾后排放,或經其他凈化措施,以保護環境。
2.安全原則:安全是修造實驗室的直接目的,所有有害的安全設計在建造過程中都應該禁止,所有與生物安全相沖突的參數設計都應該服從安全要求。如凈化要求要服從安全,使用方便服從安全,節省安全,人性化要求要服從安全。
3.設計原則:修造實驗室前做好準備工作,對擬進行的病原微生物及其研究內容進行危害評估,必須有科學、合理的總體構思和概念設計,在進行空調通風、電氣控制等具體設計之前,應根據工藝流程梗概進行平面布置。
4.管理原則:必須按照國務院頒布的《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》管理。本規定對病原菌管理的原則是:病原微生物分類管理、實驗室分級管理。
5.遠離病源原則:建立實驗室是為了研究致病微生物和高致病微生物,必要的實驗工作必須在實驗室進行。但在不必要的情況下,盡可能少地接觸病原體或進入實驗室。舉例來說,在半污染區可以做到的不進污染區;在清潔區可以做到的不進半污染區;進入實驗室2個人可以完成3個不用;無關人員可以不進入實驗室。用后應及時清洗、消毒、消毒處理,不留污物。未使用的需保存的菌(毒)液應送保存室保存。
6.預防原則:實驗室應使用經生物和物理測試且合格的安全柜、通風過濾器和高壓蒸汽器,以確保無泄漏;實驗過程中應進行安全監測,發現問題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并加以改進。如果出現實驗室感染癥狀,應及時采取隔離措施,防止二代病例發生。
7.使用原則:在實驗室建設過程中,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,考慮活動是否合理、方便。因此在制定計劃時應征求使用者的意見。
8.節約原則: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,提倡“節約”。確保安全的標準為標準(GBl9489-2004)。安全性、可靠性、嚴密性、精密性、全面性、合乎要求,但不求豪華。